星期四, 十一月 20, 2008

【日本文化─歌舞伎】

歌舞伎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種戲劇,也是日本傳統藝能之一。在日本國內被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財,也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現代歌舞伎的特徵是佈景精緻、舞台機關複雜,演員服裝與化妝華麗,且演員清一色為男性。



語源
流 傳最廣的說法是源於「傾く(かぶく)」此字的連用形。日語中,將引人注目的動作、服裝稱為「かぶき」,而這樣的人稱為「傾奇者(かぶき者)」。有人因此貼 切地用了同音的三個漢字:歌(か)、舞(ぶ)、妓(き)來為這種表演命名,「歌舞妓」一詞因而誕生。不久因為也有男性參演,所以也有人寫做「歌舞伎」。後 來由於禁止女性演出,「歌舞妓」這種寫法變得非常稀少,自明治時代以後,定稱為「歌舞伎」。



歷史
一般認為起源於戰國時代末期,出雲的巫女阿國是歌舞伎的奠基始祖。最初是在能樂的舞台上演出的念佛舞蹈。
阿國的表演非常受歡迎,引起眾多賣藝女子爭相模仿,因而產成了女歌舞伎(おんなかぶき)(或作歌舞妓)。

遊女歌舞伎(ゆうじょかぶき):
遊女即日本古時的娼妓,依照外貌與技藝素質的高低分為許多等級。江戶時代初期,由於歌舞伎表演盛行,許多遊女亦模仿演出,並常有藉機賣淫的情事。因為敗壞風俗,1629年開始,幕府 (日本)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。

若眾歌舞伎(わかしゅかぶき,日文中「眾」字為「衆」):
若 眾意指年輕男子,在江戶時代指的是尚未舉行成年禮的少年。這時男子的髮式是若眾髮,額髮不剃,剔除頂髮後紮上結髮帶;有些未婚少女也會結成這種髮式。由於 女歌舞伎遭到禁止,便開始由貌似女子的「若眾」來擔任表演工作。與女歌舞伎相同,因為藝人賣淫破壞風紀,1652年開始,幕府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。

野郎歌舞伎(やろうかぶき):
野郎意為男性,此處是「野郎頭」的略稱。野郎頭是江戶時代一 般成年男子的髮型,乃是將額髮剃掉後,將中間的一撮頭髮向前結成半月的形狀。野郎歌舞伎是在若眾歌舞伎被禁以後所產生的歌舞伎型態,由蓄著野郎頭的男性來 擔任表演工作。由男性演員演出的傳統維持至今,並成為歌舞伎的一大特色。

元祿歌舞伎(げんろくかぶき):
以 元祿時代為中心的約半個世紀,是歌舞伎發展躍進的時代,許多表演的形式是在這個時代確立的。後人稱這個時代的歌舞伎為元祿歌舞伎。在元祿時期歌舞伎的發展 中,出現了許多名演員,包括了在上方以和事(戀愛場面)出名的坂田藤十郎,在江戶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(打鬥場面)出名的初代市川團十郎與淨琉璃 交流 。元祿時代以後,歌舞伎發展逐漸停滯,相對的淨琉璃則出現了近松門左衛門、紀海音等等名作家,得到很好的發展。此時曾師事淨琉璃作家並木宗輔的並木正三, 開始將淨琉璃的概念引入歌舞伎,例如增加大道具及舞台裝置的改良等等,並著有三十石(舟登)始等作品。

江戶歌舞伎
寬政年間時,歌舞伎的重心逐漸由上方轉移到江戶,重要作家包括並木五瓶及櫻田治助。並木以石川五右衛門為藍本,創作了金門五山桐,櫻田則以源義經及弁慶為主角,創作了御攝勸進帳。

化政期歌舞伎
到了文化、文政年間(1804-1830),更出現了四世鶴屋南北,他的作品被稱為生世話物,以寫實的方式描寫在封建制度底下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態。著名作品有東海道四谷怪談,充滿了退廢及惡的傾向。

幕末期歌舞伎
到了安政年間,另一位歌舞伎大文豪河本默阿彌出現,他的作品被稱為白浪物,主要以盜賊作為主角。主要作品包括三人吉三廓初買、青砥稿花紅彩畫(白浪五人男)。默阿彌的作品台詞帶有音樂性,被稱為默阿彌調,且受到許多人喜愛。


那麼,目前在日本有名的歌舞伎藝者有:

中村雀右衛門






坂東三津五郎
(或許你去youtube會找到坂東玉之助、坂東三津之助等人
別懷疑,他們是同一個家系出來的歌舞伎者!)






(註:抱歉,我只有找到坂東玉津之助的照片)

中村京藏





上圖右:坂東三津右衛門

轉自:臺灣論壇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