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中國唐代的鑒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學僧最澄法師帶入日本,很快在日本的上層社會流傳。
十五世紀初,名僧村田珠光(1423-1502)採用「茶寄合」的大眾化形式。
吸收「茶數寄」的品茶論證和鑒賞茶具的內容,結合佛教莊嚴肅穆的儀式。創立了茶道藝術。提倡茶禪合一,旨在清心。
以後由禪門逐漸普及民間,形成20多個流派。如內流、樂流、細流、織部流、南聲流、宗偏流、松尾流、石洲流等
十六世紀後期豐臣秀吉時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,集茶道之大成。
創立了最大眾化的「一派茶道」又稱「千家茶道」後來,千利休子孫分三支,又稱「三千家」。
「一派茶道」在日本流傳最廣,影響最深。千利休也被日本人尊為茶道宗匠。
所謂茶道,就是有關沏茶,飲茶的禮儀,有一整套形式,用以修心養性,增進友誼和學習禮法。
千利休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「和,敬,清,寂」。
稱「四規」是茶道的宗旨。
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,卻具有日本民族味。它有自己的形成、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。
日本茶道是在「日常茶飯事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
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、哲學、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,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。
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,而且通過茶會,學習茶禮,陶冶性情,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。
正如桑田中親說的:「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、娛樂、,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。」
十六世紀末,千利休繼承、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,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。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。
剖析利休茶道精神,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。
村田珠光曾提出過「謹敬清寂」為茶道精神,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,以「和敬清寂」四字為宗旨,簡潔而內涵豐富。
「清寂」也寫作「靜寂」。它是指審美觀。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「佗」字上。
「佗」日語音為"wabi",原有「寂寞」、「貧窮」、「寒磣」、「苦悶」的意思。
平安時期「佗人」一詞,是指失意、落魄、鬱悶、孤獨的人。
到平安末期,「佗」的含義逐漸演變為「靜寂」、「悠閒」的意思,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。
這種美意識的產生,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:
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,是日本社會動盪、改組時期,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,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台。
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,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。
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,號召人們「厭離穢土,欣求淨土」。
在這種思想影響下,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,或隱居山林,或流浪荒野,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,過著隱逸的生活
創作所謂「草庵文學」,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,排遣胸中積憤。這種文學色調陰鬱,文風「幽玄」。
室町時代,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,競爭激烈,商務活動繁忙,城市奢華喧囂。
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,追求「佗」的審美意識,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,過起隱居的生活,
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,尋求心神上的安逸,以冷峻、恬淡、閒寂為美。
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「茶湯」中來,使「清寂」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。
茶道之茶稱為「佗茶」(不是沱茶),「佗」有「幽寂」、「閒寂」的含義。
邀來幾個朋友,坐在幽寂的茶室裡,
邊品茶邊閒談,不問世事,無牽無掛,無憂無慮,修身養性,心靈淨化,別有一番美的意境。
千利休的「茶禪一味」、「茶即禪」觀點,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。
而「和敬」這一倫理觀念,是唐物佔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。
自鐮倉以來,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。特別是茶具、藝術品,為日本茶會增輝。
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,一味崇尚唐物,輕視倭物茶會。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、武野紹鷗等人,反對奢侈華麗之風,提倡清貧簡樸
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,幽暗的色彩,自有它樸素、清寂之美。用這種質樸的茶具,真心實意地待客,既有審美情趣
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。
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,如茶葉要碾得精細,茶具要擦得乾淨
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、地位、輩份、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。
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,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,又要準確到位。
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,體現「和、敬」的精神。
茶原產於印度,與佛教同時傳入中國。
因此,在中國品茶首先出現於佛教的寺院內,而品茶的普及恐怕最早可追溯到後漢時期。
奈良初期(八世紀),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,
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「供茶」和「施茶」方法也帶回日本
不過,品茶只限於寺院內,並未推廣到民間。
唐代陸羽著「茶經」之後,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間,出現了文人茶。
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,日本流行的「團茶」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。
製作「團茶」的方法並不難,只要把茶葉搞干,用茶臼搗成粉末,放一點水揉成球狀,乾燥後儲存備用。
平安中期(九世紀未),日本廢除了遣唐使,「團茶」也因之而漸漸消失,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「抹茶」。
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採用抹茶法,但是到了江戶初期(十六世紀末葉),
在文人學士中掀起了中國明代開創的煎茶法熱潮。
煎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,只要將普通茶葉干後再蒸,然後用手搓開,放入茶壺用滾水沖泡,將茶倒入茶碗飲用。
其實當時人稱這種方式叫「淹茶法」,真正的「煎茶法」則不同,是先將滾水注入茶碗內,
然後把茶葉放進去飲用,現代人統稱為煎茶。
由於煎茶方便,又不受場地限制,所以現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。
當然,在正式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,仍以傳統抹茶法為主。
日本茶道講究典雅、禮儀,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細選,品茶時更配以甜品,日本人視之為一種培養情操的方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